马斯克的飞船(马斯克的飞船什么时候去火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马斯克的飞船,以及马斯克的飞船什么时候去火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马斯克11年后欲往火星运送8万人,巨型火星星舰成功试飞57秒钟
- 2、马斯克为什么选用不锈钢造星际飞船?
- 3、马斯克火星移民将开始,2022第一艘飞船启程?火星将是第二个地球
- 4、马斯克星舰飞船“第三炸”上演,成功升空又成功着陆,为何又炸了
- 5、马斯克前往月球和火星的SpaceX公司的“星舰”飞船开发情况如何?
- 6、马斯克星际飞船发布 将在2024年飞往火星
马斯克11年后欲往火星运送8万人,巨型火星星舰成功试飞57秒钟
不得不说很佩服马斯克这搭亩个 科技 狂人,他和他知衫森的团队不仅制造电动 汽车 ,也要造超级高铁,还制造出了能返回的发射火箭,如今他又制造出了火星飞船,真是全球 科技 潮流的弄潮儿啊!
SpaceX公司有自己的一塌掘套火星探测计划,他和他的公司旨在11年后的2030年左右将8万人送往火星,虽然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很可能帮助我们人类首次登上火星,马斯克的公司也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款强大的火星飞船,设计是能够一次性将100人送上火星,这是一个让如今全球科学家们都瞠目结舌的蓝图。因为人类在近地轨道上的宇宙飞船的载人量也不过3~5人,比如我国的神舟号飞船只能承载3人,美国的航天飞机也只能承载7人,马斯克公司制造的飞往遥远的火星的飞船上却准备承载100人,说起来真像是天方夜谭。
然而我们又知道马斯克并不是一个空口说白话的人,他吹过的牛要么实现了,要么正在实现的道路上,马斯克公司的巨型火星飞船原型,据说早在2018年底就建造出来了,他们称之为火星星舰Starhopper,相对于世界各航天大国与机构的宇宙飞船,这个火星星舰可谓是庞然大物,其全高39米、直径约9米,如果说火星星舰是一座楼(高度相当于13层楼),我们的神舟飞船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单间罢了。
不过奇葩的是传说Starhopper由于保管不善,在经历一场大风暴后,顶端一不小心被大风刮走,高度只剩下下面的18米,被削掉了一半多,又粗又短像一个“水塔”,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家伙仍然像个巨型飞船,马斯克也都没有放弃,决定继续试验这个火星星舰。
巨型火星星舰本来准备于今年的8月26日启动发射,但由于引擎点火器出现了问题没有成功,但是第2天它发射成功了,8月27日,火星星舰被送上天空,在天空150米高空悬停几秒后,又侧身飞到附近的着陆区,整个飞行过程持续时长为57秒,这个过程可以模拟星舰在火星上的着陆情况。
然而要想把这个庞然大物送到火星上,目前来看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今世界上并没有一款火箭可以推动这样的庞然大物进入太空,别说前往火星了,即便是猎星9号重型火箭的推力也差的远,所以,不要说马斯克2030年可以往火星移民8万人,就是送过去8个人都是难以实现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小看这件事,立下大计划,实现小目标,梦想要远大,步子要踏实,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登陆火星的日子就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马斯克为什么选用不锈钢造星际飞船?
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的SN8星际飞船今晚又要试飞了,网友看到不锈钢制造表面粗糙的星际飞船,都嘲笑说像是中国手工作坊的产物,质疑这样的星际飞船即使试飞成功你敢坐吗?嘲笑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的材料技术水平低,真的是这样吗?作为一个材哗毕料工作者,我告诉您真的不是这样,马斯克采用不锈钢做造星际飞船,不仅更加安全,而且也是为未来星际旅行的商业化铺路。
首先乱简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制造火箭和空间站的材料是什么?目前一般采用铝合金(铝镁和铝锂合金)和碳纤维复合而成,铝合金一般作为骨架结构材料,碳纤维作为加强材料,碳纤维用树脂浸沾后缠在铝合金壳体外面,利用碳纤维的高强度来增加火箭或者太空结构强度。在太空工作过程中,外表面是近似真空的环境,壳体必须保证不漏气;碳纤维虽然强度高,但是几乎没有韧性,也无法做到气体密闭,因此内层采用铝合金起到密闭和增加结构韧性的作用。
铝合金有较好的比强度、低温韧性是选用这种材料的主要原因。火箭、太空飞船和空间站在太空运行时,照射不到太阳时,外界温度可到-160-200 ,这就要求必须采用低温韧性较好的合金,一般常规钢材都是体心立方结构,在-196 低温下会变得玻璃一样脆,锤子轻轻击打变粉碎,这是一般钢材无法应用航空航天的主要原因。但是铝合金不一样,铝合金是面心立方结构,材料的韧性不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明显改变,在低温下也能保持较好的低温韧性。但是铝合金的强度一般远远低于钢的强度,目前火箭和空间站广泛采用高强度的铝镁合金和铝锂合金,屈服强度一般在300-400Mpa,抗拉强度只有500-600Mpa,延伸率一般在10%以下,这些性能是普通钢轻易都能达到的。铝合金的低密度一定程度弥补强度和韧性不足的损失,因此火箭、太空飞船和空间站一般选用铝合金作为结构材料。
但是,铝合金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的是耐热能力差,纯铝的熔点只有660 ,铝合金的熔点只会更低,一般熔点在600 左右,但是铝合金高强度一般都是通过固溶时效处理达到的,温度升高后,材料的固溶强化效果大幅度衰减,200 以上铝合金强度降低到不足200Mpa,因此一般必须保证工作温度不超过150 。碳纤维稳态下最高工作温度也只有150 ,这对于火箭发射来说,速度是逐步升高,速度较高时,已经达到空气稀薄的大气层中,温度上升现象并不明显,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再加上适当的隔热涂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需要再入大气层的太空飞船是难以接受的。火箭或者飞船再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温度可高达近1600 ,这是碳纤维和铝合金,甚至是钢都无法承受的。看过神州飞船返回再入大气层都知道,飞船表面基本就是个火球,就如流星坠落没什么俩样!
为了解决飞船再入大气层的高温问题,目前发射成功的载人航天器,一般都采用表面加装隔热瓦的措施进行隔热。但是因为外表面温度高达1600 ,飞船机体只能承受不到150 的高温,必须有足够厚度的隔热瓦才能起到隔热作用,一旦隔热瓦脱落或者出现孔隙,可以说瞬间就是机毁人亡。因为铝合金熔点和耐热咐余温度太低了,因此美国的航天飞船一般都是披着厚厚的隔热瓦。隔热瓦一般都是陶瓷材料,与机体材料特性相差很远,无法与机体紧密结合,一般都是粘接到船体上,飞行过程难免会剥落。一旦剥落后果不堪设想。美国一共造过5艘航天飞船,因事故就失毁2艘,分别是“挑战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其中2003年坠毁“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在发射过程中被从机身下面燃料箱上脱落的绝缘材料击中机翼前端,结果造成部分隔热瓦破损,在重返大气层后,因超高温空气入侵而解体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些血的教训,马斯克不可能的不知道,马斯克选用不锈钢的造航天飞机可能就是吸取“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教训。
为什么马斯克选用不锈钢做星际飞船材料?前面说过一般的碳钢都是体心立方结构,在低温下(若液氮中)就如玻璃一样脆,但是不锈钢不是这样,这种钢材和铝合金一样也是面心立方结构,在-196 仍然有高达100-150J的冲击韧性,而铝合金在-196 下冲击韧性一般不到50J。在强度方面,常温下不锈钢的强度并不高,一般屈服强度在300-400Mpa,抗拉强度在500-600Mpa,延伸率高达25-30%,但是在低温下强度提高50%以上,温度越低强度越高,在-196 下不锈钢的屈服强度高达600-700Mpa,抗拉强度达到1000Mpa以上,延伸率还能保持在20%左右,强度几乎是铝合金的2倍以上,韧性也更好,采用不锈钢做壳体碳纤维估计都能省了。强度的提高,也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太空并不是空无一物,时刻面临着太空垃圾和流星的袭击,空间站或者飞船漏气是很严重事故,人员瞬间都可能丧命,提高制造壳体材料的强度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措施。
2018年8月和2019年9月国际空间站连续两次发生漏气事故,空间站人员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原因,工作人员非常紧张,都十分担心安全。有些不了解内情的人很吃惊,想当然认为空间站都是厚厚的金属材料包裹着,很安全。但是,实际上现有的空间站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制作成,为了降低重量和发射成本,采用铝合金壁的厚度只有4-10mm,不到1厘米厚,空间站就是靠这层铝合金保证空间站不漏气。铝合金强度和硬度又比较低,如果有人居心不良,用小刀都能打个孔,所以在空间站工作的人,实际都很害怕,把生命交给一个厚度不到1cm的铝合金的保护,真的可靠吗?未来真要建设商业性的国际 旅游 空间站,敢仍然采用这种材料吗?治安问题将是一个大问题。另外,随着太空垃圾的增多,撞击几乎是不可避免,要想建设适合商业化的空间站,不锈钢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锈钢更高的强度和低温韧性是保证空间站安全的重要保障。
不锈钢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价格便宜。正如马斯克自己所说,以前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制造,仅仅碳纤维都需要135美元/kg,加工过程产生至少30%废料,实际成本在200美元/kg,这仅仅是碳纤维的成本,制造铝合金的成本也不低于20美元/kg。但是不锈钢的价格只有3美元/kg,你说选什么?虽然不锈钢比较重,在Space X的火箭重复利用技术已经成熟的背景下,至少浪费一些燃料而已!这就是火箭发射商业化的发生的威力。
另外,不锈钢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不锈钢的加工工艺也比较容易,可能不需复杂的碳纤维包裹工艺就可以加工成火箭或者空间站,制造成本要低得多。不锈钢采用简单的焊接工艺就可以加工成密闭容器,说不定在不远的未来,可以直接采用猎鹰火箭运输不锈钢钢板上太空,再输送几个焊接工人,就可以在太空进行施工建造空间站,未来在月球或者火星也可以如此进行。现有空间站都是一段一段的,直径都不大,这是受火箭直径影响的,这些空间站都是在地球加工好的,发射到太空上对接形成的,这样制造的空间站的空间狭小,空间局促感明显。未来商业化的太空旅行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在太空施工建造大型空间站是必由之路。采用不锈钢造星际飞船或许只是一个开端,只是一种探路,
最后,SN8星际飞船采用不锈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耐热能力较好。不锈钢的熔点达到1400 以上,在800-900 仍然可保持200Mpa以上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在80-100Mpa),远远高于铝合金。飞船再入大气层的最高温度在1600 左右,一般也就持续几十秒时间,采用不锈钢造壳体即使表面不加隔热层,也很难发生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飞船的壳体表面能承受温度越高,对隔热层的要求越低。铝合金和碳纤维能承受最高150 的界面温度,不锈钢直接能承受高达800 的界面温度,界面温度提高5倍以上,隔热层厚度和要求也大幅度降低,以前隔热层必须保证外表面1600 情况下,内壁温度不超过150 的温度,温差达到1450 ,现在只需要隔热到800 就可以,隔热要求将大幅度降低,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航天飞船的安全性也会大幅度提高。
有些人可能要问?不锈钢这样好的材料为啥那么多国家的技术人员都没有想到?这里面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以前火箭发射后火箭发动机是不回收的,火箭发动机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燃料的成本,因为火箭发动机的成本高原因,必须提高有效载荷,火箭筒体或者空间站壁满足使用要求就行,把重量留给有效载荷才是目标。马斯克把火箭发动机回收这个被认为不可能的问题解决了,就剩下燃料成本的增加,采用不锈钢造火箭或者星际飞船就不是问题,这就是商业化公司与政府主导发射的思路不同。从商业角度考虑问题,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转变和突破。况且,不锈钢的安全性远高于铝合金,安全性才是商业化优先考虑的。另外一个不采用不锈钢的重要原因就是不锈钢的导热性太差,导热系数低,在太空中太阳照射和不照射区域温度差别大,不锈钢受热不均匀可能导致变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定均热手段予以解决,目前马斯克团队应该正在攻关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马斯克采用不锈钢制造星际飞船或者火箭都不是心血来潮一时的决定,而是长远的商业化太空 旅游 和殖民火星的需要。曾几何时,在中国钢铁已经成为落后产能的代表,航空航天上几乎见不到钢铁的应用,已经全部是有色金属的天下。其实,在钢铁领域何止不锈钢具备满足太空环境使用所需要的较好的低温韧性和较高的耐热强度,最近发展起来的9Ni钢、高锰钢、中锰钢等钢种都能达到-196到-252 的低温韧性要求,而且在-196 低温下抗拉强度可达到1500Mpa,强度是铝合金2-3倍都不止,低温断裂韧性高达150J以上,是现有铝合金5-10倍。只要发展思路转变,我相信未来钢铁会登上航空航天,甚至星际旅行的舞台,发挥其应有的光芒。
[img]马斯克火星移民将开始,2022第一艘飞船启程?火星将是第二个地球
火星新生活
养余茶余饭后看老尤,天下趣事说不休,大家好我是老尤!
最疯狂计划!火星殖民地将成为册歼现实?2050年移居火星能否实现?在马斯克的火星殖民地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你敢相信吗?也许在未来几十年,人类或将移居到别的星球生活,外国友人就曾经详细地为我们展示过他的外星登陆计划,或许人类登陆到其他星球将要成为现实,接下来就跟着老尤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能够实现人类的移居的梦想呢?
宇宙浩瀚灿烂,孕育了无数生命,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人类的每一步向外星的 探索 计划,都是对未知文明的 探索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星梦,如今,美国“富豪”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就为我们展示了他伟大的移居梦想。天呐,如果人们在火星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马斯克梦想中的移民生活真的能够实现吗?
1971年6月28日,在南非的行吵灶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一个普通医院里,马斯克出生了—高校毕业后,他又同时又获得了很多学位,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
但是这些都不是马斯克想要的,无数的荣耀加持,鲜花与掌声并存的路上,马斯克遇到了他的荆棘,当马斯克提出移居梦想之时,众人大惊,因为这意味着对人类文明的挑战,而马斯克就是带头挑起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之一,人类移居到火星的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幻想与理智相结合的产物,换句话说想法很浪漫,但是现实很果敢。
身为美国宇宙 探索 技术公司的总裁兼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经这样对媒体讲过,他目前整个公司的团队都在考虑计划移居到火星,并且有70%的机会来实现这个目标。
无知者常立志,当过首富的马斯克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为了自己移居到火星的梦想还制定了一个长远的计划。先让我们从原因来探究一下,人类为什么要搬家,首先目前地球的状况要求我们必须提前谋划到另一个星球去移居。这就是马斯克提出这一目标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在未来,地球也许不再那么地适合人类生活,随着人类对资源的大量滥用,和资本运作模式下的追名逐利,导致地球家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害,并且这种侵害还在随着 历史 齿轮的转动而加剧。
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变薄,以及大量的空气或资源污染问题,造成了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同时随着人类人口的不断增多,在未来的某一天,地球并不那么适合人类居住,智者有远见,所见皆是前方,所以一批有眼界的人就提出了人类移居到其他星球生活的观点,毋庸置疑出发点是好的,但真的能实现吗?
船到桥头自然直
风向标是需要旗帜引导的,大众的集体行为更应该需要良好的教育宣传,不少广告视频,都是在提倡低碳环保。这也恰好给我们敲响州碰冲了警钟,如果人类凭现在的科学技术不能够开发出有效的替代资源,当地球的资源被用到枯竭的那一刻,我们又该怎么办?
移居就是一个好办法,其实人们提出移居这个想法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倒退500年,谁能够想象到如今全人类的文明,能有如此大的进步,登月、高铁、核武器,无论是哪个方面,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都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发展。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才有了这个“妄想”,要去其他星球生活。
马斯克声称他的长远目标是将人类移居到比较安全,并且消耗成本比较低的星球上去居住,举个例子,如果人类移居到火星只需要花费两千万美元,地球上就有大概有一到两万人愿意去火星。当火星移民计划在马斯克的领导下,开始向全国推广的时候,想去火星的人数不胜数,根据一些数据来看,光中国就有1万多人报名,报名费用更是高达100多万美元。
有的人愿意去,“活这么一次没去过别的星球呀”,有的人是图个新鲜,有的人是干脆就是为了逃避生活压力就不想在地球住着了,那么究竟人们是否能不能移居到火星来生活呢?
试飞阶段
老尤小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搭载着宇宙飞船,去到另一个星球认识一些小伙伴。马斯克可能也和老尤有同样的梦想。那么乘坐马斯克的太空飞船到火星又是什么样的体验呢?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马斯克团队声称这个飞船现在已经搭建完成了,但是想要这么快投入飞行恐怕还是有点困难,因为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试飞阶段。
首飞行动持续了将近三到六个月,这个飞船上一共安排了有40个客舱,每个客舱可以容纳五到六名乘客,据说BFR火箭一次能够承载100人飞往火星,但是你以为这个飞船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吗?
当然不是,第一艘飞船,预计在2022年飞往火星。没错,就是今年,并且下一次的飞行时间要达到2024年。因为宇宙的运行规律,必须等到火星与地球轨道同步的时候才能够从地球进行发射,这样子才能够降低风险,最大程度保证飞船能够成功地在火星落地。
但是正当所有人都满心期盼着2022年飞行的时候,马斯克站出来说,大家还是不要抱有这么高的期待,前往火星有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单单有了这个飞船可能还不够。马斯克团队依旧信心十足地来建造基地,准备一些其他所需要用到的基础设施。观众朋友,上天有这么容易吗?这个宇宙有多大,想要突破人类的极限,在另一个星球定居,很难。况且,就算将人们顺利运送到了火星,人们又将如何在那里展开工作生活呢?吃什么,用什么,住在哪里呢?
幻想破灭
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遇到了史前的最大难题。科学研究显示,火星距离地球大概有5500万公里。好家伙,人类要是坐着飞船,那至少得需要七个月呀。即使到了那里,那月球光秃秃一片,人生地不熟的,没吃没喝,没住的地方,这些人类又该怎么被安置呢?马斯克官方推出的移民计划是打算在2023年将第一批人类运到火星。但是还有很多专业的人士指责他这事并不靠谱儿,于是引起了大众对于火星移民事件的讨论风波。
首先,火星与地球同轨道,时间需要好好地掐算一下,相关的专家都说是痴人妄想,天方夜谭。麻省理工学院对这个移居火星的计划很感兴趣,大量数据发现火星也许并不是那么适合人类居住,并且提出,甚至会发生死亡现象,就比如说,如果人类移居到地球上大概六十八天就会出现第一批死亡情况,这是离奇死亡还是人类的生命体征不能够在火星进行生存呢?不得而知!
其次大家都考虑到了这个可持续发展,你们想啊,光在地球人类已经繁衍了几千年,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人类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发达的程度,如果人类真的移居到火星的话,那么相当于这一切都是在重新开始,我们需要新的系统来支持生命进行繁衍。人要生存,需要水和食物,那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火星的开发不完善,我们需要从地球向火星运东西,好家伙,这一次七个月,我们需要运多少东西呢?这会带来多少负担呢?单凭运输物资这一方面来说,用到的费用肯定不少,那些运输物品的费用又由谁来承担呢,所以说,考虑到这一点,人们都觉得移居火星不太可能。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但是人类对它的了解,还是仅停留在一些数据方面。相较地球而言我们对火星还是知之甚少,大家也都不敢贸然行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满足不了人类的胃口了,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那么火星的计划难道真就成为泡影了吗?马斯克一行人全都白忙活了?老尤在这里讲,在未来,也许移居火星并不是梦,但是可能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类还达不到那个标准,一切答案还要交给时间。人们能够成功移居火星吗?
马斯克星舰飞船“第三炸”上演,成功升空又成功着陆,为何又炸了
科技 狂人马斯克带给了我们很多种对未来 科技 的美好畅想,他的星舰SN飞船就是一种,由他旗下的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X)运营的星舰SN飞船项目追求的目标就是将人类送往火星,马斯克计划在30年内向火星移民100万,星箭SN飞船就是往返火星的运输工具,相当于是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星际巴士”每次大致可以运输100人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闹稿马斯克和其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团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迄今为止,星舰飞船已经试验了10次,但是很不幸的是,就在3月4日,星舰SN10飞船又炸了。
星舰SN10被认为是星舰项目的第一台原型机,其发射时间已经多次推迟,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14分,它终于在得克萨斯州的宇航设施点火升空,点火和上升过程都很顺利,它这次的目标是上升到10公里高的高空,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星舰SN10的三台“猛禽”发动机先后关闭,接着开始下落,并且在高空完成了翻转动作,距地面2千米的高空时,三台发动机又逐一点火,姿态也调整到了回收降落模式,最后成功落到了地面上,不过降落的位置距离目标中心有点远,落到了发射台边上的一块混凝土板上,姿态略有歪斜,下面的挡板或有所破损,但整体上而言,降落可以说基本是成功的。
这时候大家都欢呼雀跃,SpaceX也以为“大功告成”,官方也关闭了直播,就要去庆祝胜利了,然液陆孝而谁也没想到的是降落7分钟后星舰SN10突然间就发生了爆炸,着陆台上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整个星舰也被炸得飞向高空,火团直冲向上百米高空,周围百米直径范围内都被火团吞噬,星舰本身更是成了一个大火球,被冲击力推向高空后,又重重地摔到地上,成了一堆烧红的铁皮,这场景一下子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次爆炸的原因被认为是燃料储箱中有燃料泄漏,而SN10降落时发动机火焰引起箭体下方起火,降落后也一直没有熄灭,最终火焰点燃泄漏的悉败燃料,导致整个舰体爆炸。
这已经是星舰飞船的三连炸了,也许是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要完成的任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星舰SN8开始,试验过程中就不断地出问题, SN8落地时由于降落速度太快,直接撞击到了降落台上,炸成了一堆碎片;SN9则更悲催,降落时连姿态都没有来得及调整好,就摔到了发射台上。马斯克和spaceX公司本指望星舰SN10这次的发射能挽回颜面,没想到最终还是发生了爆炸。
星舰的“三连炸”也说明星舰项目技术还有待提升,细节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其目前这样的状态是根本不可能指望它飞往火星执行人员运输任务的,该项目距离达到实用阶段尚是任重道远。
不过SpaceX官方还是认为此次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目标,比如其空中姿态控制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下一步SpeceX将发射星箭SN11,具体会怎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3月4日文章《马斯克新SN10飞船着陆成功 然后炸了》
马斯克前往月球和火星的SpaceX公司的“星舰”飞船开发情况如何?
要说 SpaceX 是世界著名的宇宙公司,恐怕谁也不会否认。 猎鹰9号 ( Falcon9 )火箭的发射成绩是是很成功的。被称为 龙飞船 ( Crew Dragon ) 的国际空间站运输船,“ 星链 ( Starlink )”计划在地球近地轨道发射数万颗庞大数量的卫星,试图构筑全球宽带环境。 埃隆·马斯克 主导的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颠覆了以往Old Space的所有想法,积累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业绩。
这次来聊一下马斯克的“ 星舰(Starship)计划 ”。恐怕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项目。在此,介绍一下迄今为止SpaceX的“ 星舰 ”开发情况,以及正在准备的“ 超级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 ”,以及未来的 月球 和 火星 之旅。
先简单介绍一下 SpaceX 。SpaceX 是世界领先的航天公司,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担任 CEO。他从事的项目业务很多, 猎鹰9号 、 猎鹰重型火箭发射业务 、 星链项目大型卫星 星座 全球宽带业务 、 国际空间站ISS货运龙飞船 、 载人飞船龙飞船 (Crew Dragon)等业务。
星舰 高9米,直径9米。引擎是SpaceX开发的猛禽引擎。以液态氧、液态甲烷为燃料。非常 时尚 的设计和独特的形状。据说可以搭载100名乘客和大量的物资。顺便说一下, 星舰 的上部有条纹,带有这种条纹的 星舰 是载人用的。 星舰 的上部有瞭望区、私人客舱、公共空间、货物放置场等区域,甚至还有为了不被炸而设置的太阳风避难区域。
星舰 是能够裂型斗将卫星送入轨道,进行月球和火星旅行的宇宙飞船。到目前为止,进行了SN15的测试。那么,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开发呢?
首先,在 星舰 的测试开始之前,用“ 星虫( Starhopper ) ”测试机进行测试。正如其名, 星虫 的目的在于肆磨验证上浮和着陆的技术。2019年4月3日,首先进行了被称为 静态燃烧试验 ( Static Fire test )的不发射形式在地面上进行 引擎喷射 的试验。之后,顺利完成。2019年7月25日,成功上升到约18米的高度。2019年8月27日,上升到150米高空,悬停也成功。之后,着陆试验也取得了成功。
还有初期阶段的原型MK1。2019年11月20日,油箱在加压测试过程中损坏。之后停止制造Mk2,将Mk3改名为租弯SN1,进行设计改良和制造。然后,2020年2月28日,SN1挑战燃料罐的加压测试,结果确认了测试损坏。SN2、SN3连续在同一测试中失败后,2020年4月26日,SN4进行加压测试,结果显示是成功。SN4也预定进行高度150米的试验飞行,但是在2020年5月29日猛禽引擎的燃烧试验中爆炸了。
2020年8月4日,SN5在150米高空成功进行飞行试验。SN6也进行了类似的飞行试验。在SN7中,罐壁厚度不同的SN7.1和7.2被制造了出来,这两个型号只从事燃料罐的极低温试验。
2021年2月10日,搭载了鼻锥和机翼的完整姿态的SN8在12.5公里高空进行了首次 高空飞行试验 ( High Attitude Flight Test ),从发射到再突破的试验均取得了成功。但是因为油箱减压的原因着陆失败。SN9也同样如此。
2021年3月4日,SN10在 高空飞行试验 中成功着陆,但着陆8分钟后爆炸。实际上,着陆时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很大,所以燃料甲烷泄漏导致了爆炸。
2021年3月30日,SN11在雾中进行了第四次 高空飞行试验 。SN11由于管道系统的故障引擎发生异常。最终机体在空中解体、爆炸。因此,取消了SN12、13、14的制造。
然后是,制造机体、引擎、姿态控制系统等改良的SN15。SN15于2021年5月6日飞行,首次软着陆成功。
顺带一提,据说SN16用于展示,SN17被废弃,SN18、19取消了生产。
超级重型助推器 的组装,测试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顺带一提, 超级重型助推器 的测试与 星舰 不同,使用BN和助推器的标记,并分配编号管理测试。
首先是 BN1 ( 助推器1 )。 BN1 于2021年3月完成。其目的是确认制造、组装以及运输到发射台。现在,因为达到了目的,所以报废了。
其次是 助推器2 。助推器2分为 BN2 和 BN2.1 进行测试。 BN2.1 与实际的 超级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 相比是缩小了很多的小型储存罐。据说是想用这个储存罐收集各种各样的情报。2021年6月,在这个储存罐中放入液体氮气,进行了 低温化的加压试验 和 焊接部分的长时间耐久性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BN2被用作 助推器3 的一部分。
再有就是 助推器3 。2021年7月19日,进行 助推器3 的 静态燃烧试验 ( Static Fire Test )。有报道称,试验后的 助推器3 将被转移到制造现场,并搭载 星舰 的SN15、16飞船,在今后进行飞行试验。
而且,现在开始着手推进 助推器4号 ,实际搭载 星舰 ,目前,正在进行首次发射试验的准备中。该实验预定在2021年底实施,2021年8月8日已经做好了以下准备。 星舰 将搭载 SN20 进行首次飞行测试。
实际上,从地球发射到环绕地球的轨道、月球和火星的时候,都是将 星舰 搭载到 超级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 上发射的。请看下面的想象图。这是正好从地球发射升空,在某个高度 星舰 与 超级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 分离的瞬间的画面。这样,分离后的 星舰 将飞向月球和火星,就像之前测试过的那样,登陆或升空。而且,实际上,它也被NASA选定为 阿尔忒弥斯计划 的月面运输机(着陆器)。
另外,还有这样的构想。那就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在1小时内移动的子弹式海外旅行。 超级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 搭载 星舰 从地球发射之前是一样的,但是在某个高度分离 星舰 ,飞出到宇宙空间一次,之后为了到达地球上的目的地,从宇宙再突入大气层,然后进行着陆。
SpaceX 公司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着人类从未尝试过的开发和测试,这让人不得不感慨马斯克的能力。
埃隆·马斯克 为了移民火星,创立了 SpaceX 公司。这些资金包括特斯拉, 埃隆·马斯克 使用自己创立的企业和基金的利益,作为 SpaceX 公司的运转资金。之后,随着卫星发射事业的成功,还有其他国家的发射事业的合约金,将移居火星事业运营稳定。把订金的利润交给星舰开发,是投入的状况。
未来,星舰研制成功后,靠近地球范围内有很多事情要做。参与NASA的许多计划、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建造中继站、地球-月球的往返宇宙飞船的开发、月球基地、也有绕月轨道站的建设。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星舰。目前,人类火箭种类中,发射能力达到100吨的,只有星舰。
埃隆·马斯克 认为 火星移民 是他的最终目标。
马斯克星际飞船发布 将在2024年飞往火星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晚间,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德克萨斯州博卡齐卡召开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公布星舰飞船(starship)和超重猎鹰火箭的发展蓝图。
根据马斯克介绍的星舰飞船(starship)进展情况,他设想星际飞船会在2022年进行第一次轨道飞行,在2024年可以搭乘它飞往火星,而且星际飞船有能力搭载100个人进行飞行。
在发布会上媒体询问马斯克星舰的总体时间线,在回答时表示,mk1大概会在1个月以后进行20km试飞,两个月以后完成建造mk2,mk3和4预计会在6个月以后建成并且进行首次轨道飞行。
据媒体报道马斯克介绍的星舰飞船(starship)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一枚纯卜李巨型火箭和一艘客用飞船。这里火箭的高度为68米,飞船的高度为50米,做迟组合起来的高度为118米,它的外壳采用不锈钢,这样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
对于这么大的星舰飞船很多人弊橡会关注它的公里系统,据悉运送星际飞船的超级重型火箭Super Heavy拥有 37个猛禽发动机,6 条着陆腿,长度68米,直径9米。总推力将达到7400吨,是此前人类历史上推力最大的“土星5号”火箭3500吨的推力的2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声称将在未来1-2个月内发射可重复利用的飞船,毕竟SpaceX花费了大量资源在探索开发Falcon火箭及Dragon无人宇宙飞船上。
关于马斯克的飞船和马斯克的飞船什么时候去火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