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资料(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例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资料,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
- 2、我国还有哪些古代重要科技成就呢?
- 3、中国古代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
- 4、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 5、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 6、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神液拍,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游羡,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然而,时代在前行,曾经应用广泛的古代实用技术,今天早已失传或正在消失,需要我们以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和再现,以今天的科学道理去揭示和阐述。
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甘石星经》的真伪有待斟酌)
共2张
甘石星经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历法著作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历法有现今天文年历的性质。
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历书。其中记载有人们由观察天象和物候决定农时季节的知识。它原是《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来单独成册流传。据考证,正文只有四百多字。就天文知识来说,它按十二个月的顺序记述了每月的星象,如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南方的星星,北斗柄的指向,银河在天空的位置,太阳到了恒星间什么地方等。此外还有每月的气象、物候以及应该做的农事和政治活动。例如:“正月,启蛰,……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这里“鞠”和“参”都是星名,“斗柄”就是北斗七星组成勺子形的把子。这部书是否夏代的历书,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它至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已经成书,而且根据书中反映的天象等情况,说明确有更早时代的资料。
自汉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统的历法著作留传到现在,包括在各历史朝代中颁行过的和没有颁行过的历法共约一百种,绝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历志》中,这是研埋大究中国历法的资料宝库。现择要略作介绍。
我国还有哪些古代重要科技成就呢?
(一)造纸术数李
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 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作植物纤维纸。
(二)印刷术
1.隋唐已大毕枣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三)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唐朝时《真元秒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经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
3.宋代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春秋:《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元。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2.西汉:武帝时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时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3.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4.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三、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勾股定理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 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滚拆》作注。
4.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中国古代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
1、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2、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3、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饥侍丛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4、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5、火药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烂樱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动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造纸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字印刷术谈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药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1、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太初历》将一日分为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汉初承袭秦制,使用古历《颛顼历》,以《太初历》与《颛顼历》全面比较,有重大的进步。
2、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败帆。《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
3、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察昌雹、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4、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5、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迅友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大衍历》亦称“开元大衍历”,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历法。一行撰。因立法依据《易》象大衍之数而得名。一行测各地纬度,南至交州北尽铁勒,并步九服日晷,定各地见食分数,复测见恒星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包括髹漆、琢玉、养蚕、缫丝、块范法、竹子栽培、茶树栽培、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分行栽培(垄作法)、青铜弩机、叠铸法、针灸、造纸术、胸带式系驾法、温室栽培、提花机、指南车、水碓、新莽铜卡尺、扇车、地动仪、翻车(龙骨车)、水排、瓷器、马镫、雕版印刷术、转轴舵、水密舱壁、火药、罗盘(指南针)、顿钻(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活字印刷术、水运仪象台、双作用活塞式风箱、大风车、火箭、火铳(管形火器)、人痘宏敬贺接种术等。
1、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中国最初使用的人工铁制品也是块炼铁产品,但很早就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并随即占据了主流地位。已知最早的生铁制品是山西垣曲天马—曲村出土的春秋早期和中期(约公元前8至7世纪)的白口铸铁残块。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生铁冶炼技术已有了规模发展,较多的生铁制品出现于黄河中游的晋陕豫和长江中下游的吴楚地区。
2、造纸术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蔽派、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3、指南车
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稿罩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
4、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5、翻车(龙骨车)
龙骨车,即翻车,汉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机械提水工具,一种木制的水车,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或环带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最早见于《后汉书·张让传》的记载:汉献帝时,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多认为是三国马钧改良。
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1、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2、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世缺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宏返罩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4、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蔽闹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img]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资料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例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