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认定标准(校园霸凌界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校园霸凌认定标准,以及校园霸凌界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校园欺凌判定标准
- 2、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3、校园霸凌的界定是什么?
- 4、校园欺凌立案标准是什么
- 5、校园霸凌判刑标准
校园欺凌判定标准
校园欺凌明确或橡山界定:
中小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衫中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为推动上述文件落地生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2018年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今年,包括如缺山东、海南、宁夏、陕西在内的全国大部分省份先后出台了当地的校园欺凌治理方案。
梳理发现,天津、广东、吉林三地出台的校园欺凌治理方案中,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细分。
天津出台的地方性规定采取了归纳与列举并用的方式,强调从主观上的蓄意或者恶意、行为造成的后果、行为的方式等方面对校园欺凌作出界定,使校园欺凌与学生之间的一般性打架斗殴、打闹嬉戏区别开来。
[img]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国外一般认为主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倚强凌弱,双方在力量上存在差异;二是有重复性,也就是反复实施;三是造成伤害后果。在中国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如何定义校园欺凌?“在中国认定是否构成校园欺凌,我认为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要素:首先校园欺凌指的是学生之间发生的行为;二是主观上存在故意,即蓄意或恶意欺负其他学生;三是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或侮辱行为;四是造成伤害后果。”佟丽华介绍。
就这四个要素来说,主观故意有时很难判断,同学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和网络等手段实施的开玩笑、恶作剧等行为也可能会给其他同学造成伤害,也就是说,同样的行为和后果,有的可能是校园欺凌,有的可能就是同学之间开玩笑或恶作剧。具体如何认定,还需要结合同学之间的关系、双方日常表现等综合情况做出判断。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欺凌?究竟谁来认定欺凌?是不是校方认为不是欺凌而是“逗你玩儿”就不是欺凌?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调查、处理校园欺凌行为,在校园内也必须有合法的程序,不能就由学校行政主导调查———由于学校校方也是利益相关方,“事关”学校声誉,因此,就由学校行政处理,很可能被淡化处理,甚至不了了之。对于涉嫌校园欺凌这类行为的调查、处理,应该由学校学生事务中心进行,学生事务中心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人士代表(社区代表和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进行独立的调查,并在调查中举行听证会、听取当事学生的辩护,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罚,并告知学生,学生如果不服处罚,可提出申诉,学校事务中心再成立申诉委员会进一步启动调查,根据新的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什么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有何区别?
在了解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区别之前,首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校园欺凌:欺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在身体上、权力上或社会地位上强于受害者时,所进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欺凌。校园中霸凌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能是聚众行为(mobbing),即一群人对于某一个人的霸凌。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或校外附近地方发生的打架斗殴、侮辱谩骂等行为举止的事件,一般包括学生暴力、老师暴力、校外暴力三种。
其实,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橘拿芦
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有持续性,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校园欺凌不仅仅包括肉体上的折磨,还包括了区别对待的软暴力。比如: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与喝骂,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等等。较之前者,软暴力对孩子的自尊心和性格的伤害更大。
校园暴力则不局限于学校范围,是突圆带发的,性质也更为严重。
但是,不管是暴力还是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等。
校园欺凌主要包括哪些行为?
围殴打骂、狂扇耳光、强吞秽物、扒光衣服……屡屡敏族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因其可以触动社会关注的“痛点”,往往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关注、谈论。但和校园暴力不同的是,校园欺凌往往没有那么血腥、扎眼,不仅是学校,即使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也往往认为并未出现严重身体暴力,没有殴打或者没有造成严重伤害。所以校园欺凌被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就是一般的同学打闹、闹矛盾,在面对学生甚至家长的反映时,也往往并不足够重视。但必须承认,校园欺凌确实容易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有些造成严重后果。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可以划分为骂、打、毁、吓、传五个方面:
在言语上: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嘲笑讽刺(阴阳怪气),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威胁、恐吓、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个人财物
在行为上: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除此之外暴力行为、肢体攻击是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由美国卫生公众服务部发布的校园欺凌主要的行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语言和社交,起外号、戏弄、散布谣言或谎言位居前三,值得注意的是这三项均属于“软暴力”,而打、扇耳光等暴力行为只占到29.2%。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发生地既有大型城市北京、上海,也有欠发达的青海、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都有发生。 据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则显示,49%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如何建立有效的预防、调查、处理及应对机制
其实在中国,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也引发了官方的关注。为治理校园欺凌,今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11月,教育部下发了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将专项治理纳入长效防治,提出“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等多个要求。但是如何将政策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司法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在应对“校园欺凌”危机时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熊丙奇认为,防治“校园欺凌”,建立健全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机制极为重要,没有健全的处罚、惩戒机制,就无法给学生最基本的法规教育。“归根结底,治理校园欺凌,需要依法治教,尤其是明确法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司法机关也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坚持做到不越权、不缺位。针对不同的欺凌行为,只有综合发挥教育、行政和司法的作用,方能让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都得到有效保护。”熊丙奇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佟丽华也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包括学校和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的有效应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及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机制。“不论是因开玩笑、恶作剧导致学生受到伤害,还是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学校都应该及时启动相关应对机制,及时有效、专业地处理。包括中关村二小在内的很多学校缺乏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缺乏有效的调查、处理及应对的机制。”
除此之外,佟丽华还为处理“校园欺凌”提出建议:不论是何种校园伤害事故,及时、友好、妥善处理都是对孩子权益的最好保护。从加害方来说,父母要及时教育的孩子,共同向受到伤害的孩子真诚道歉,反思并改正过错;从受害方来说,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要及时、积极处理问题,避免长期处理和矛盾升级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法律、条例的建设为主,国家要及时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法律、条例,做到上下结合,美国的中小学就严格遵守‘不宽容原则’,学生即使有些小的违法行为也会受到处罚,家长也会受到严格的处罚。;其次应对‘校园欺凌’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让家庭教育科学化,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第三,应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除此之外,我们的网络游戏、影视剧等往往通过暴力、爱情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社会应该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接受搜狐教育《智见》的采访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介绍。
校园“熊孩子”多受家庭环境影响
面对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熊孩子”?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首先是早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家长们过多的注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对孩子们的表扬过多,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既暴躁又脆弱,到学校碰到挫折之后往往会出现暴力倾向。除此之外,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恶化,家庭暴力也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其次,社会风气对孩子们的影响也很关键。“现在的孩子们大部分的业余生活都在打网络游戏,但是游戏中充斥着太多的暴力倾向,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暴力、爱情内容,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影响。”陶宏开说,“此外,现在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也对孩子们产生影响,学生们之间通过收保护费等方式获取金钱的现象也很突出。”
校园霸凌的界定是什么?
随着太原师范校园霸凌时间的发酵和爆发,再加上韩国女团成员孝琳被爆出曾经参与校园霸凌,校园霸凌这件事再次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关于校园霸凌的时间,这已经不是首次了,随着国家准备推出校园霸凌的处置方法,但并没有杜绝校园霸凌的恶性事件,毕竟在推广和全面实行的过程中,依旧需要事件去落实。
校园霸凌如何界定?在广东治理校园霸凌方案中,明确规定了校园霸凌的范畴,从肢体冲突到语言侮辱,包含起外号等等,都已经属于校园霸凌的范围。校园霸凌的界定其实已经明确规定了,但是校园霸凌谁说了算呢?
这个谁说了算,并不是指像黑老大一样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指孩子在阐述整件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主观诉说这件事,把自羡余吵己受到的委屈放大,以此让大人来帮自己。一些老师对此想必感触颇深,当两个孩子打架的时候,一个说对方先打的自己,另一个说明明是对方先动手,总而言之自己一定不是先动手,而且自己一定挨打多,并且自己受的委屈最多,让整件事情变成谁哭的越厉害谁就是受害者。所以说,遇到这种事情,想要清楚了解整件事情的始末,光从两个孩子的口中是无法得到整件事情的全貌的,而且各打五十大板这种和稀泥的方式,会伤害受欺负的小孩子的心,因此想要了解整件事,就要再询问目击者(班里其他孩子)的佐证了。
对于关心孩子的家长、有责任心的老师和幼儿园,是否属于霸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界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见到的却是这种情况——
孩子被校园霸凌,回家之后把这件事告诉父母,父母的反应:
反应A:“你怎么这么怂?他打你你打回去啊,告诉我干嘛?我给你打回去?”
反应B:“你以后离他远点就行了,你打不过还能躲不过吗?你别和他说话就是了。”
好不容易家长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跑到幼儿园找幼师兴师问罪,幼师的反应:
反应A:“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家孩子不招惹别人,别人的孩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打你家孩子?”
反应B:“小孩子嘛,难免会有点争执,无关紧要的。”
幼师好不容易承认孩子受到校园霸凌,把这件事告诉园方之后,园方的反应:
反应A:“这是小孩子的事嘛毁梁,小孩子的事大人最好不要掺和。”
反应B:“经过调查,仅为偶尔情况,不至于构成校园霸凌。”
总而言之,家长、幼师、园方一层一层推卸责任,孩子的安全感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消磨,每个人都逐渐不重视这件事,到头来根本没有处理事情,孩子该被欺负还是被欺负,该被霸凌还是被霸凌。只是这次孩子不再告诉别人,自己默默忍受罢了。
因此说,对于不同情况,家长应该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也应该正视这件事。对于构成校园霸凌的条件,并非是双方互殴,而是指在不对等的情况下单方面施虐,比如身体强壮的孩子欺负身体瘦弱的孩子,兄侍或者一堆人打一个,这都属于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肢体和网络。语言上的校园霸凌包括谣言、起绰号、人格侮辱等等,一般遇到这种群情况的时候,成人只是觉得说脏话的孩子素质差,却不会意识到这属于校园霸凌,从而低估了受害者受到伤害的程度。
肢体冲突就比较明显了,毕竟是直接拳打脚踢,可以直接看出来,并且通过双方体形、实力等,就可以判断这是否属于校园霸凌了。
网络上的校园霸凌是新型霸凌方式,并且更加隐蔽,也更加不易得到解决。正如之前温岭中学受到校园霸凌的王胜男,就是在学校贴吧上,受到了大面积的造谣,导致王胜男抑郁,辍学之后在外打工都无法解脱,依旧被追着造谣“神女”。
校园欺凌立案标准是什么
校园欺凌立案标准:
1、损坏他人财产;
2、侮辱人格;
3、对身体造成损伤;
4、殴打他人。
校园欺凌是指同滑告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慧唤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信碧明育相结合。
校园霸凌判刑标准
校园霸凌构成犯罪的,判刑标准为:如果行为人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未满十八早御周岁的人,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故意造成对方伤害的行为,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主要看伤害的程度,如果是轻微伤的,那么,不构成犯罪;如果是轻伤的,被害人和检察院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是重伤以上的,就需要由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校园暴力判刑具体年龄规定及要求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陆迅岩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至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6、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7、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犯罪时的昌袜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
8、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及死缓。
关于校园霸凌认定标准和校园霸凌界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