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怎么查个人所得税)

megaj.com 2024-08-31 24次阅读

##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详解### 一、 简介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种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我们合理规划收入、减少税负支出。### 二、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收入来源和类型,以下将分别介绍不同类型收入的计算方法:#### 1. 工资、薪金所得

(1) 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五险一金 -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 起征点

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2) 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收入总额: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所有收入。

第二步:扣除五险一金:

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第三步:扣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残疾人、重大疾病等。

第四步:扣除其他扣除:

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费用、依法提取的工会经费、捐赠支出等。

第五步:扣除起征点:

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

第六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第七步:查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阅税率表,确定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第八步:计算应缴税款:

根据公式: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计算应缴税款。

(3) 举例说明:

假设某人每月收入10000元,五险一金1000元,个税专项附加扣除1500元,其他扣除200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1000 - 1500 - 200 - 5000 = 2300元

查税率表,2300元对应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

应缴税款 = 2300

3% - 0 = 69元#### 2. 劳务报酬所得

(1) 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20%的费用扣除

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2) 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收入总额:

包括讲课费、咨询费、技术服务费等。

第二步:计算费用扣除:

按照收入总额的20%扣除。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步:查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阅税率表,确定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第五步:计算应缴税款:

根据公式: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计算应缴税款。

(3) 举例说明:

假设某人获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10000

20% = 8000元

查税率表,8000元对应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440元

应缴税款 = 8000

20% - 1440 = 2560元#### 3. 其他收入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之外,还有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等其他收入,计算方法也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稿酬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20%的费用扣除

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转让收入 - 转让成本 - 相关税费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财产租赁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租金收入 - 相关费用

偶然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相关费用### 三、 个税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 级次 | 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 1 | 不超过36000 | 3 | 0 |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 | 10 | 2520 |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 | 20 | 16920 |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 | 25 | 31920 |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 | 30 | 52920 |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 | 35 | 85920 | | 7 | 超过960000元 | 45 | 181920 |### 四、 个税优惠政策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针对特定人群和支出项目,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例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

减免税政策:

对特定收入或特定人群,提供免税或减税政策,例如,个人取得的国家奖金和部分免税收入。### 五、 结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建议大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合理规划收入,减少税负支出。

温馨提示: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政策请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规定为准。

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人员,获得更精准的个税计算方法和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详解

一、 简介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种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我们合理规划收入、减少税负支出。

二、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收入来源和类型,以下将分别介绍不同类型收入的计算方法:

1. 工资、薪金所得**(1) 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五险一金 -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 起征点 * 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2) 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收入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所有收入。 * **第二步:扣除五险一金:**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 **第三步:扣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残疾人、重大疾病等。 * **第四步:扣除其他扣除:**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费用、依法提取的工会经费、捐赠支出等。 * **第五步:扣除起征点:**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 * **第六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 **第七步:查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阅税率表,确定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 **第八步:计算应缴税款:**根据公式: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计算应缴税款。**(3) 举例说明:**假设某人每月收入10000元,五险一金1000元,个税专项附加扣除1500元,其他扣除200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1000 - 1500 - 200 - 5000 = 2300元 * 查税率表,2300元对应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 * 应缴税款 = 2300 * 3% - 0 = 69元

2. 劳务报酬所得**(1) 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20%的费用扣除 * 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2) 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收入总额:**包括讲课费、咨询费、技术服务费等。 * **第二步:计算费用扣除:**按照收入总额的20%扣除。 *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 **第四步:查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阅税率表,确定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 **第五步:计算应缴税款:**根据公式:应缴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计算应缴税款。**(3) 举例说明:**假设某人获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10000 * 20% = 8000元 * 查税率表,8000元对应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440元 * 应缴税款 = 8000 * 20% - 1440 = 2560元

3. 其他收入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之外,还有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等其他收入,计算方法也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稿酬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20%的费用扣除 * **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转让收入 - 转让成本 - 相关税费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财产租赁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租金收入 - 相关费用 * **偶然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相关费用

三、 个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次 | 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 1 | 不超过36000 | 3 | 0 |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 | 10 | 2520 |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 | 20 | 16920 |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 | 25 | 31920 |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 | 30 | 52920 |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 | 35 | 85920 | | 7 | 超过960000元 | 45 | 181920 |

四、 个税优惠政策*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针对特定人群和支出项目,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例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 * **减免税政策:** 对特定收入或特定人群,提供免税或减税政策,例如,个人取得的国家奖金和部分免税收入。

五、 结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建议大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合理规划收入,减少税负支出。**温馨提示:***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政策请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规定为准。 * 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人员,获得更精准的个税计算方法和税收优惠政策。